每日靈修
2023/7/3起暫停
禱讀:傳道書七19~八1
2016/06/21 傳道書七:19-八:1

傳道書7:19

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。

傳道書7:20

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,世上實在沒有。

傳道書7:21

人所說的一切話,你不要放在心上,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。

傳道書7:22

因為你心裡知道,自己也曾屢次咒詛別人。

傳道書7:23

我曾用智慧試驗這一切事;我說,要得智慧,智慧卻離我遠。

傳道書7:24

萬事之理,離我甚遠,而且最深,誰能測透呢?

傳道書7:25

我轉念,一心要知道,要考察,要尋求智慧和萬事的理由;又要知道邪惡為愚昧,愚昧為狂妄。

傳道書7:26

我得知有等婦人比死還苦:他的心是網羅,手是鎖鍊。凡蒙 神喜悅的人必能躲避他;有罪的人卻被他纏住了。

傳道書7:27

傳道者說:看哪,一千男子中,我找到一個正直人,但眾女子中,沒有找到一個。我將這事一一比較,要尋求其理,我心仍要尋找,卻未曾找到。

傳道書7:28

〔同上。〕

傳道書7:29

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,就是 神造人原是正直,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。

傳道書8:1

誰如智慧人呢?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?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,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。

關閉經文內容

行義的智慧(二)/誰是智慧人﹖

智慧的能力遠大於權勢的能力。一個有智慧但無權的百姓其影響力或解決問題的能力,可能會超過十個有權力的長官(v.19)。但傳道者警告擁有智慧的義人,要小心儆醒,勿落入驕傲的陷阱中。針對前段「不可行義過分,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」的勸誡,在此他繼續提出實際的提醒。


一、不要以為義人對罪是完全免疫的(v.20)。

在箴言中,義人就是有智慧的人。這智慧是指因敬畏神而遵行神一切的誡命,並認識神的法則。雖然有智慧的人是被稱義並行義的人,但並非不會犯罪。義人可能犯的罪包括:當行的善未完全行出來,當盡的責任未完全盡到(雅四17),對神的不信,不順服,未能彰顯神的榮耀(羅三23),當然也包括違反神的誡命。所羅門在他建殿完成時的禱告中說「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」(王上八46)。使徒約翰也說「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,真理不在我們心了。」(約壹一8)義人與罪人不同之處,在於義人犯罪非常態,且知所悔改,而罪人則以犯罪為平常且麻木不覺。基督徒應深切體會雖然自己已被稱義,但仍不是毫無缺失的人,也不是比人剛強,絕對不會犯罪的人。若有此體認,則不致自以為義,不會對軟弱的人過於嚴苛,也不會因過於自信而跌倒。「驕傲在敗壞以先」(箴十六18),溺水的人常是自以為會游泳的人。


二、不要對人的傳話過於在意(v.21)。

不要對耳語傳言過於好奇敏感,也不要對聽到的批評過於氣憤。不必追問是誰說的。你若追查,恐怕會發現令你更加痛心的事,你最關心、最親近、最信任的人正在咒罵你。若聽見關於自己的話,有則改之,無則勉之。關於別人的話,切勿輕信,也勿追根問底,就讓它到此為止吧!至於人若對你惡言相向,要學大衛「我如聾子不聽,啞吧不開口,我如不聽見的人,口中沒有回話」(詩卅八13〜14)。不要為聽見一句不利自己的話就傷心不已,恐怕還有更多嚴厲的話你還未聽見,而那些頗多可能是事實,因為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。


三、定罪人之前先省察自己。(v.22)

根據心理學家,通常最氣憤別人犯的錯,可能就是自己曾犯過,又懊悔不已的錯。所以不要責人過甚,認為此人罪無可赦,別忘了你可能也曾犯過類似的錯。人若多省察思想自己的軟弱,及所需的赦免,少將焦點放在別人對自己的中傷上,無論聽見任何話都能心平氣和了。


傳道者給智慧的義人,一個避免「行義過分,自逞智慧」的秘訣:那為我們捨命流血的主用什麼尺來量我,我也要用同樣的尺量人。切勿寬以待己,嚴以待人。主「不長久責備也不輕易發怒」,而我們呢?





1.思想過去面對批評是何種態度?今天的經文對我有何提醒?

2.對完美主義者今天的經文有何幫助?對管教孩子,要求配偶有何提醒?





親愛的主,懇求你赦免我,我仍舊是一個在各方面都不完全的人。幫助我對人的過犯存憐憫的心,如同你憐憫我一般。幫助我常省察自己的罪,並切實悔改,把別人的論斷當作小事。因為在你面前我一無可誇,因我如今成了何等的人,是因蒙了你的恩才成的。







談完人生所需的實用智慧,傳道者轉念思想智慧何處可得?他發現,用盡他所有的聰明,智慧仍是遙不可及。所羅門的父親大衛就曾讚嘆「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,至高是我不能及的。」(詩一三九6)約伯的朋友指責他自以為認識神,「你考察就能測透神麼?」「祂的智慧高於天…深於陰間」(伯十一7〜8)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必定是謙卑人,因為他知道自已所知其實不多。


要尋找智慧需先認識罪惡。「智慧要救你脫離惡道」(箴二12),有智慧的人不輕看罪行也不小看罪性,如此方能保守自己不落入罪的陷阱。傳道者領悟到罪(婦人比喻罪,參箴言五〜七章)有以下特性:

一、罪性是邪惡、愚昧及狂妄的(v.25)。

邪惡的人故意冒犯神、違背神及自己的良心,不聽從神的律法。而愚昧的人以非為是,以是為非,他們所行不但不合理,也與己不利。狂妄則是瘋狂失去理性,無法作正確的選擇與思考。罪性使人邪惡、愚昧及狂妄,不能明白,不喜愛,也不選擇神的律法,卻擇惡固執,「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。」(羅一32)


二、罪的權勢像網羅、陷阱及鎖鍊(v.26)。

列王紀記載,所羅門除了娶法老女兒為妻之外,「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」,他還有妃嬪一千,都「誘惑他的心」以致「年老時隨從別神」(王上十一1〜4)。因此他深切體驗到罪權勢的可怕,又具有誘惑力,使人心受誘去跟隨。一但心降服於罪,它必使人如同於網羅、陷阱,及鎖鍊之中無法逃脫。討神喜悅的人,就是喜愛並遵行神律法的人,才能逃避罪的引誘,抵擋罪的試探。而罪人,因不喜愛神的律法就必落入罪的網羅。


三、罪的根源(v.27〜29)

  犯罪是從心開始的,人一但容許自己的心,傾向神不喜悅的思想、事、物,罪就有了機會。所羅門王從自己的經歷體認了罪的權勢。他更進一步發現世上找不到一個正直不犯罪的人,男人比女人或許稍好(猶太人的傳統觀念),但也微乎其微所差無幾。他深究為何世上沒有正直人?原來神造人時,人對神是順服的,人以神為樂,但人類墮落,罪就入了人的心。人故意的行使各樣不正直的罪行。當人類想出巧計背離神時(v.29),心就失去了正直的智慧。所以人犯罪是因心貪念神以外的事物,失去了純正就產生罪行。


智慧就是知道遠離惡事。但人必先認識罪的可怕,才能謙卑的倚靠神抵擋罪的試探。最後,傳道者為七章「智慧」這主題作一總結(八1):誰是真有智慧的人呢?他必通曉神治理萬事的奧秘,能解明掌管人生的原則。他的氣質、表情、態度,也都發出榮耀聖潔的光輝,他心中必充滿溫和恩慈,而臉上毫無暴戾之氣。如同保羅所說當人的心完全轉向神時,內心一天新似一天,自然漸漸顯出耶穌基督榮耀的氣質。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僅知道如何生活,他的生命也能不斷的更新。

 





1.智慧是什麼?它將如何影響一個人?在日常禱告中常為自己求智慧嗎?

2.我對罪的認識如何?什麼是罪?智慧人對罪的態度是什麼?我應當如何保守自己免於落入罪的試探中?





親愛的主,懇求你賜給我智慧能認識罪的權勢,並時常活在你聖潔的光中。不容我的罪隱藏。保守我不遇見試探,救我脫離兇惡。天天更新我的心意,使我的生命能榮耀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