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師記7:1
耶路巴力就是基甸,他和一切跟隨的人早晨起來,在哈律泉旁安營。米甸營在他們北邊的平原,靠近摩利岡。
士師記7:2
耶和華對基甸說:跟隨你的人過多,我不能將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,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,說: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。
士師記7:3
現在你要向這些人宣告說:凡懼怕膽怯的,可以離開基列山回去。於是有二萬二千人回去,只剩下一萬。
士師記7:4
耶和華對基甸說:人還是過多;你要帶他們下到水旁,我好在那裡為你試試他們。我指點誰說:這人可以同你去,他就可以同你去;我指點誰說:這人不可同你去,他就不可同你去。
士師記7:5
基甸就帶他們下到水旁。耶和華對基甸說:凡用舌頭舔水,像狗舔的,要使他單站在一處;凡跪下喝水的,也要使他單站在一處。
士師記7:6
於是用手捧著舔水的有三百人,其餘的都跪下喝水。
士師記7:7
耶和華對基甸說:我要用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們,將米甸人交在你手中;其餘的人都可以各歸各處去。
士師記7:8
這三百人就帶著食物和角;其餘的以色列人,基甸都打發他們各歸各的帳棚,只留下這三百人。米甸營在他下邊的平原裡。
士師記7:9
當那夜,耶和華吩咐基甸說:起來,下到米甸營裡去,因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中。
士師記7:10
倘若你怕下去,就帶你的僕人普拉下到那營裡去。
士師記7:11
你必聽見他們所說的,然後你就有膽量下去攻營。於是基甸帶著僕人普拉下到營旁。
士師記7:12
米甸人、亞瑪力人,和一切東方人都布散在平原,如同蝗蟲那樣多。他們的駱駝無數,多如海邊的沙。
士師記7:13
基甸到了,就聽見一人將夢告訴同伴說:我做了一夢,夢見一個大麥餅滾入米甸營中,到了帳幕,將帳幕撞倒,帳幕就翻轉傾覆了。
士師記7:14
那同伴說:這不是別的,乃是以色列人約阿施的兒子基甸的刀; 神已將米甸和全軍都交在他的手中。
士師記7:15
基甸聽見這夢和夢的講解,就敬拜 神,回到以色列營中,說:起來罷!耶和華已將米甸的軍隊交在你們手中了。
關閉經文內容爭戰前的兩次裁軍
基甸挺身而出,振臂高呼,號召群眾起來對抗仇敵,於是以色列人紛紛響應,從四面八方風塵僕僕地趕來跟隨基甸。乍看之下,以色列軍隊的聲勢正日趨壯大,駐紮在哈律泉旁(1節),與北邊的米甸人分庭抗禮,然而就在此緊要時刻,耶和華向基甸下詔裁軍的命令。
一、神採取精兵制的原因:
1.免得以色列人自誇(2節):
炫耀的本領是人類墮落後的天性,是潛伏在我們生命中,隨時都會發作的情緒,因此神要拿去一切以色列人可能誇口的憑藉。
2.淘汰不合用的人(3節):
神吩咐基甸,把凡懼怕膽怯的遣送回家。在屬靈的爭戰上,最要緊的不是人數的多寡,而是合不合用;若是不合用,成千上萬的人也不能派上用場,徒然增加麻煩罷了;倘若合用,雖然人數少卻能發揮莫大的果效,這是神工作的原則。難怪主耶穌會語重心長的說道:「被召的人多,選上的人少。」(太廿二14)
二、精兵的資格:
1. 夙夜匪懈:
當兵的人起居作息需要順從上級長官的規定,沒有個人的自由;有時清晨起來就要行動(1節),有時深夜還得奉命窺探敵情(9節),如此勤奮的操練,夙夜匪懈,纔能順利完成任務。對基督的精兵而言,「早晨」和「夜晚」是兩個重要時刻,早晨要勝過棉被的誘惑,起來親近主,把自己重新奉獻;夜晚要檢討一天的生活,看當天的行為是否對得起主的恩召,務要存著聖潔與敬畏的思想,伴隨主的愛進入夢鄉。
2. 虛懷若谷:
謙卑的態度永遠是神使用我們的條件,神不會讓一個驕傲的人獲得真正的成功,因為成功只會帶給狂妄自負的人更深的墮落。當神從三萬二千人中削減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兵力後,剩餘的三百人必然不知所措。霎時,一種難以言喻的無力感啃噬他們的心靈,把一切肉體的驕傲擠壓掉,於是他們會全心轉向神說:「惟有你能拯救我們!」
3. 勇敢沈著:
第一次的裁軍是以「膽量」為判決的標準(3節),因懦弱的個性是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情的,屬靈的勇氣不是匹夫之勇,亦非逞個人的血氣衝動行事。孟子曾說:「自反而不惴,雖千萬人吾往矣!」這是經過審慎的思慮後所採取的行動。此種擇善固執,勇於承擔的精神纔是真正的勇敢。
4. 戒慎機警:
第二次裁軍是以「機警」為錄取標準,凡跪下喝水的都被淘汰(5節),因為沒有敵情觀念,又過於放縱自己,貪圖舒適。親愛的弟兄姊妹,我們生活在信仰自由的寶島上,安逸的環境時常令我們閒懶疏忽,以致落入魔鬼所佈設的陷阱,但願我們能提高警覺,否則不配加入精兵的陣容。
5.赤膽忠心:
在兵力極懸殊的情況下,此一精銳部隊的成員卻個個士氣高昂,精神抖擻,他們不但確信神的應許,並且視死如歸,決志效忠到底,從基甸的僕人普拉的表現可見一般(11節)。
最後,神藉著米甸營中敵兵夢魘後的對話(13節),再次堅固基甸的信心,他立刻折返以色列營,喚醒酣睡中的眾弟兄(15節),整軍出發,等待光榮輝煌的勝利來到!
回應
主啊!感謝你,因為神賜給我們,不是膽怯的心,乃是剛強、仁愛、謹守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