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師記5:1
那時,底波拉和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作歌,說:
士師記5:2
因為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,百姓也甘心犧牲自己,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!
士師記5:3
君王啊,要聽!王子啊,要側耳而聽!我要向耶和華歌唱;我要歌頌耶和華─以色列的 神。
士師記5:4
耶和華啊,你從西珥出來,由以東地行走。那時地震天漏,雲也落雨。
士師記5:5
山見耶和華的面就震動,西乃山見耶和華─以色列 神的面也是如此。
士師記5:6
在亞拿之子珊迦的時候,又在雅億的日子,大道無人行走,都是繞道而行。
士師記5:7
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,直到我底波拉興起,等我興起作以色列的母。
士師記5:8
以色列人選擇新 神,爭戰的事就臨到城門。那時,以色列四萬人中豈能見籐牌槍矛呢?
士師記5:9
我心傾向以色列的首領,他們在民中甘心犧牲自己。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!
士師記5:10
騎白驢的、坐繡花毯子的、行路的,你們都當傳揚!
士師記5:11
在遠離弓箭響聲打水之處,人必述說耶和華公義的作為,就是他治理以色列公義的作為。那時耶和華的民下到城門。
士師記5:12
底波拉啊,興起!興起!你當興起,興起,唱歌。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啊,你當奮興,擄掠你的敵人。
士師記5:13
那時有餘剩的貴冑和百姓一同下來;耶和華降臨,為我攻擊勇士。
士師記5:14
有根本在亞瑪力人的地,從以法蓮下來的;便雅憫在民中跟隨你。有掌權的從瑪吉下來;有持杖檢點民數的從西布倫下來;
士師記5:15
以薩迦的首領與底波拉同來;以薩迦怎樣,巴拉也怎樣。眾人都跟隨巴拉衝下平原;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。
士師記5:16
你為何坐在羊圈內聽群中吹笛的聲音呢?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設大謀的。
士師記5:17
基列人安居在約但河外。但人為何等在船上?亞設人在海口靜坐,在港口安居。
士師記5:18
西布倫人是拚命敢死的;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處也是如此。
關閉經文內容敗落˙復興˙回應
這是一首優美動人的凱歌,其中交織著英雄的豪氣與母愛的深情,繪影繪聲,扣人心弦,神超越的作為,使得原本荒涼的光景呈現生機。
一、敗落的寫照:
1. 大道無人行走(6節);
為何寬敞的大道沒有人走?可能是由於盜賊猖狂,搶劫的事層出不窮,導致道路荒蕪、人煙稀少。屬靈敗落的徵兆也顯在人撇棄正路不走、繞道而行上面。許多基督徒不敢面對爭戰,又怕遭遇逼迫,遂投機取巧,想以便捷的手段達到目的,結果不但一事無成,反而留下無窮後患。
2. 官長停職(7節);
為何官長罷手不幹?想必是因為當時的政風污濁,官員一味貪圖自己的利益,謀求自己的發展,置公務於不顧,造成百事廢弛的局面。環視今日的教會,到處鬧工人荒,基督徒只顧享受安逸的生活,對神國的需要視若無睹,實在可嘆又可悲!親愛的弟兄姊妹,您是否依舊對業已發白的莊稼,和荒廢的聖工無動無衷呢?
3. 選擇新神(8節);
以色列人在信仰上喜新厭舊的心理是他們敗落的主因。甚麼時候我們以別神代替耶和華,不但我們的愁苦會增加,而且偶像還會成為我們的網羅,成為我們禍害的根源。
4. 豈見藤牌槍矛(8節);
藤牌和槍矛都是戰爭使用的武器。既然武器蕩然無存,打仗豈能獲勝?神的道是基督徒屬靈的武器。倘若我們沒有神的話存在心,遇到仇敵時只有挨打的份,結果常是遍體鱗傷,一敗塗地。
二、復興的原因:
1. 領袖的興起;
「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」(2節),這是形容以色列人不再是烏合之眾,散渙分岐。領袖的崛起鞏固了全民的領導中心,特別當底波拉和巴拉興起之後,百姓重新歸向耶和華,政局逐漸穩定,社會風氣亦日趨善良,道德水平提昇,促進了各支派的和諧與團結。每個時代,神都是透過祂所揀選的器皿,來完成復興的工作。請問你是否願意把自己擺上,成為神祝福這世代的管道?
2. 百姓甘心犧牲自己(2節);
復興的來臨,不但需要睿智英明的領袖,而且還需要百姓的獻身。「犧牲」是通往榮耀必經的途徑。許多時候神的工作停滯不前,都是因為屬神的子民不肯犧牲的緣故。
三、兩種的反應:
1. 積極的附從:
文中提到以法蓮、便雅憫和西布倫都陸續響應這偉大的號召(14節),以薩迦的首領更是赴湯蹈火地跟隨底波拉(15節),表現出忠貞不二的精神。在這激烈的戰爭中,西布倫人和拿弗他利人奮不顧身(18節)、勇往殺敵,顯示其視死如歸、慷慨成仁的壯志!
2. 消極的觀戰:
迦得、流便、但和亞設四支派的人採取冷眼旁觀的態度(16,17,18節)。當戰爭如火如荼地進行時,他們卻裹足不前、私自打算,這種不顧同胞手足之情的作風,造成日後兄弟鬩牆的遠因。
回應
主啊!在這個注重享受的時代,幫助我作個甘心犧牲奉獻的人,好讓別人因我蒙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