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師記2:1
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,對以色列人說:我使你們從埃及上來,領你們到我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。我又說: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。
士師記2:2
你們也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,要拆毀他們的祭壇。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!為何這樣行呢?
士師記2:3
因此我又說: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;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。他們的 神必作你們的網羅。
士師記2:4
耶和華的使者向以色列眾人說這話的時候,百姓就放聲而哭。
士師記2:5
於是給那地方起名叫波金(就是哭的意思)。眾人在那裡向耶和華獻祭。
士師記2:6
從前約書亞打發以色列百姓去的時候,他們各歸自己的地業,佔據地土。
士師記2:7
約書亞在世和約書亞死後,那些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長老還在的時候,百姓都事奉耶和華。
士師記2:8
耶和華的僕人、嫩的兒子約書亞,正一百一十歲就死了。
士師記2:9
以色列人將他葬在他地業的境內,就是在以法蓮山地的亭拿希烈,在迦實山的北邊。
士師記2:10
那世代的人也都歸了自己的列祖。後來有別的世代興起,不知道耶和華,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。
士師記2:11
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去事奉諸巴力,
士師記2:12
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─他們列祖的 神,去叩拜別 神,就是四圍列國的 神,惹耶和華發怒;
士師記2:13
並離棄耶和華,去事奉巴力和亞斯他錄。
士師記2:14
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,就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,又將他們付與四圍仇敵的手中,甚至他們在仇敵面前再不能站立得住。
士師記2:15
他們無論往何處去,耶和華都以災禍攻擊他們,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話,又如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;他們便極其困苦。
關閉經文內容陰霾滿佈的以色列前途
第一章的記載已經披露了以色列人信心軟弱、貪圖眼前利益等種種敗落的跡象。本段經文更進一步地揭示其逐漸偏離正路、隨從異教風俗,飽受仇敵摧殘的事實。深盼我們讀後能銘記在心,終生引為鑑戒。
歷史的發展與演變循著一定的「因果律」。以色列人遷徙至迦南地後,不僅沒有日益茁壯興盛,反而迭遭鄰族的欺壓,弄得民不聊生,哀聲四起。根據聖經的敘述,至少有下列四種原因:
一、從吉甲到波金:
約書亞率領以色列百姓過約旦河後,就在吉甲給眾人行割禮(書五2),吉甲是「輥去」的意思,在屬靈的意義上可以說是「對付肉體」。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波金(1節),表示以色列百姓已經離開「對付肉體」的光景。「波金」的意思是「哀哭」(5節),以色列人在那放聲哭號,因先知的責備而憂傷愁苦,然而這只是一時情緒的發洩,此種毫無悔意的情感衝動,僅能賄賂他們的良心,使他們更加剛硬頑劣。
二、從立約到背信:
神揀選以色列百姓成為獨一的子民,尊貴的族類,並且與他們訂立愛的盟約(1節),特意要施恩予他們。可是以色列百姓竟然反目無情,屢次叛逆,棄此珍貴的盟約於不顧,反倒祭祀叩拜外邦的神明巴力和亞斯他錄(13節),惹神的忿怒,於是耶和華降災禍攻擊他們。親愛的弟兄姊妹,您是否也曾向神背約,辜負祂的鴻恩大愛?
三、從仇敵到盟友:
神的旨意是要以色列人消滅一切迦南的居民,把他們完全驅逐出境。可是以色列人竟擅自與他們立約,視敵為友,與他們和睦共處,以致迦南的邪風異俗滲透在以色列百姓中間,迫使他們迅速偏離耶和華,種下無可挽回的悲劇─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,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(3節)。有句話說:「對仇敵仁慈,就是對自己殘忍」,我們若與魔鬼妥協,與世界為友,結果必然被世界吞喫,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!
四、從對立到同化:
本來以色列百姓的文化與迦南人的文化是對立的、抗衡的,但這群神的選民竟然甘心犧牲他們文化的精髓,放棄他們信仰的原則,降低他們道德的水平,為了迎合仇敵的口味,討迦南人的歡心,竭盡諂媚之能事。因此不旋踵,他們的宗教即被同化。弟兄姊妹,在你心中是否有甚麼無形的偶像,以致你離棄神的誡命,逐漸被世界同化,隨著世俗的潮流漂蕩沉浮?
既然以色列百姓的信仰徹底破產,慈愛又公義的神不得不出手干預。祂興起仇敵作為刑罰的工具,使以色列人在戰場上節節失利,慘遭失敗,接二連三的衝擊導致他們陷入極大的困苦中。
回應
主啊!求你幫助我不重蹈以色列人失敗的覆轍,而能專一的敬拜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