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福音10:34
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;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,乃是叫地上動刀兵。
馬太福音10:35
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,女兒與母親生疏,媳婦與婆婆生疏。
馬太福音10:36
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。
馬太福音10:37
愛父母過於愛我的,不配作我的門徒;愛兒女過於愛我的,不配作我的門徒;
馬太福音10:38
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,也不配作我的門徒。
馬太福音10:39
得著生命的,將要失喪生命;為我失喪生命的,將要得著生命。
馬太福音10:40
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;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。
馬太福音10:41
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,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;人因為義人的名接待義人,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。
馬太福音10:42
無論何人,因為門徒的名,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,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人不能不得賞賜。
關閉經文內容作門徒的代價與賞賜
太十34〜42 金句背誦:
主題信息:
這段聖經不太容易了解,也容易引起誤會。可是這段聖經仍然是一段很重要的聖經。這段聖經與上一段一樣,耶穌不願逃避這類難以吞下的經文。其實這類經文與祂甜美的應許一樣寶貴。
一、作門徒的代價
1.動刀兵(34節):我們比較喜歡耶穌說:「……人子來,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」(太廿28)、「人子來,為要尋找、拯救失喪的人」(路十九10),及「我來了,是要叫人得生命,並且得的更豐盛」(約十10)。我們實在不大願意聽耶穌說:「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,乃是叫地上動刀兵。」(34節)我們會覺得奇怪,耶穌說:「收刀入鞘吧!凡動刀的,必死在刀下。」(太廿六52)為什麼祂來叫地上動刀兵呢?這是一個事實,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事實,這動刀兵不是門徒,而是別人。福音在耶路撒冷傳開,患難、逼迫很快就臨到。福音在以弗所、在腓立比,在美洲、亞洲傳開時,門徒幾乎都遭到「動刀兵」的代價。
2.家人生疏(35節):第一個代價我們容易接受,這個代價我們實在難以接受。耶穌不但說:「我來……乃是叫地上動刀兵」(35節),祂這說:「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……,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的人。」(36節)這是一個事實。當家一個人信主,他的生命改變,人生觀改變,生活方式、價值觀改變。家人開始是「驚訝」,接著是「生疏」,再來就看如「仇敵」。感謝主,這不是家人關係的結束,因著門徒美好的見證並帶領家人信主。全家歸主後,發現全家的關係真是親愛無比。
3.愛主過於家人(37節):家人是我們所愛的,但一個人要真正跟隨主作主門徒,若沒有堅定願意愛主過於一切,這條道路一定走不下去。你是否肯愛主過於一切?
4.背十架跟主(38節):這是「捨己」的跟隨主,就是當你的意思與主的意思不同時,你願「捨己意」,「選主意」的往前行。
5.捨命的跟主(39節):捨己跟主的頂點,就是捨命的跟主。你是否預備好付上這五方面的代價來跟隨主?
二、作門徒的賞賜
1.配作主的門徒:我們願付上代價,就配作主的門徒,作萬主之主、萬王之王的門徒,本身就是極大的賞賜。
2.得著生命(39節):這生命包括今生更豐盛的生命,及來生永恆榮耀的生命。
3.被主與天父認同(40節):一位「門徒」,在主的眼光中不但是代表祂的「使徒」,更是被祂完全所「認同」的人。
4.被人接待(41節):門徒雖然會被眾人恨惡、逼迫,但神也常常興起「人」來接待、保護。我們看保羅無論到那都有人逼迫,但也都有人接待。在患難中,神的兒女充滿被「人」奇妙接待的見證。大陸信徒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很多這樣的見證。
5.使別人得賞賜(42節):門徒自己得賞賜,也使別人得賞賜。
回應
求主幫助那些被「動刀兵」,陷入「生疏」情況的肢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