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王紀下25:1
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。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,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來攻擊耶路撒冷,對城安營,四圍築壘攻城。
列王紀下25:2
於是城被圍困,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。
列王紀下25:3
四月初九日,城裡有大饑荒,甚至百姓都沒有糧食。
列王紀下25:4
城被攻破,一切兵丁就在夜間從靠近王園兩城中間的門逃跑。迦勒底人正在四圍攻城,王就向亞拉巴逃走。
列王紀下25:5
迦勒底的軍隊追趕王,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;他的全軍都離開他四散了。
列王紀下25:6
迦勒底人就拿住王,帶他到利比拉巴比倫王那裡審判他。
列王紀下25:7
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,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,用銅鍊鎖著他,帶到巴比倫去。
列王紀下25:8
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,巴比倫王的臣僕、護衛長尼布撒拉旦來到耶路撒冷,
列王紀下25:9
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,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,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。
列王紀下25:10
跟從護衛長迦勒底的全軍就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。
列王紀下25:11
那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城裡所剩下的百姓,並已經投降巴比倫王的人,以及大眾所剩下的人,都擄去了。
列王紀下25:12
但護衛長留下些民中最窮的,使他們修理葡萄園,耕種田地。
列王紀下25:13
耶和華殿的銅柱,並耶和華殿的盆座和銅海,迦勒底人都打碎了,將那銅運到巴比倫去了,
列王紀下25:14
又帶去鍋、鏟子、蠟剪、調羹,並所用的一切銅器,
列王紀下25:15
火鼎、碗,無論金的銀的,護衛長也都帶去了。
列王紀下25:16
所羅門為耶和華殿所造的兩根銅柱、一個銅海,和幾個盆座,這一切的銅,多得無法可稱。
列王紀下25:17
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,柱上有銅頂,高三肘;銅頂的周圍有網子和石榴,都是銅的。那一根柱子,照此一樣,也有網子。
關閉經文內容巴比倫焚燒耶和華的殿
猶大來到了末時,西底家當政時,仍然輾轉於巴比倫與埃及的兩個強權之間,先知以西結形容這種情況如同猶大是「矮小的葡萄樹」,在兩隻大鷹,亦即巴比倫與埃及之間「其枝轉向那鷹…又有一大鷹,翅膀大,羽毛多。這葡萄樹…向這鷹彎過根來」左右逢源的結果,當然是兩邊不討好。
一、西底家第九年巴比倫圍攻
西底家果然在「第九年…背叛巴比倫王」,因此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來攻擊耶路撒冷「對城安營,四圍築壘攻城」,這一圍就是三年。其中雖有埃及前來,巴比倫退兵的過程,但先知耶利米告訴西底家,巴比倫一定會再回來(參耶三七),果然如此。
二、西底家第十一年城破
到了「十一年…四月初九日」,城中已經有大饑荒,百姓都沒有糧食。這時「城被攻破」,王與兵丁都「從靠近王園兩城中間的門逃跑」,巴比倫軍隊追上西底家,把他帶他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面前,尼布甲尼撒就「剜了他的眼睛」,把他帶到巴比倫去,這就是第三次被擄,也是最後的被擄,猶大從此亡國。
三、耶和華的殿被毀
巴比倫人進入耶路撒冷城,不但「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」,「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」,「焚燒王宮」。並且「焚燒耶和華的殿」,並將「銅柱、銅海…都打碎了…一切銅器…都運到巴比倫去了」,殿中的器皿「無論金的銀的」也都劫掠一空。
至於百姓,分為兩批,一部分是「投降的…剩下的」都成了被擄之民。另一部分是「民中最窮的」,就被留下修理葡萄園,耕種田地。至此猶大不但亡國,耶路撒冷也滿目瘡痍。
先知耶利米看見如同廢墟一般的耶路撒冷,不禁掩面痛哭,寫下了耶利米哀歌,來哀悼耶路撒冷的痛苦與悲哀。但另一方面,他也想到「我們不致消滅,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;是因他的憐憫不致斷絕。每早晨,這都是新的;你的誠實極其廣大!」上帝的慈愛、憐憫與信實是永不斷絕的,因此他說「我想起這事,心裏就有指望…我心裏說:耶和華是我的分,因此,我要仰望他。」(哀三21-24)
我是否在患難痛苦中,仍然認定主的慈愛與憐憫,相信祂的信實,以致在哀痛中仍然思想仰望於祂?
默想
我是否在患難痛苦中,仍然認定主的慈愛與憐憫,相信祂的信實,以致在哀痛中仍然思想仰望於祂?
回應
回應
親愛的主:謝謝你,你的慈愛不斷絕,你的信實到永遠,每天你都預備新的恩典,讓我們無論處在何種境遇,都不停止仰望,讓我經歷患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盼望,盼望不至羞恥的真實。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