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道書8:10
我見惡人埋葬,歸入墳墓;又見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,在城中被人忘記。這也是虛空。
傳道書8:11
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,所以世人滿心作惡。
傳道書8:12
罪人雖然作惡百次,倒享長久的年日;然而我準知道,敬畏 神的,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,終久必得福樂。
傳道書8:13
惡人卻不得福樂,也不得長久的年日;這年日好像影兒,因他不敬畏 神。
傳道書8:14
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,就是義人所遭遇的,反照惡人所行的;又有惡人所遭遇的,反照義人所行的。我說,這也是虛空。
傳道書8:15
我就稱讚快樂,原來人在日光之下,莫強如吃喝快樂;因為他在日光之下, 神賜他一生的年日,要從勞碌中,時常享受所得的。
傳道書8:16
我專心求智慧,要看世上所做的事。(有晝夜不睡覺不合眼的。)
傳道書8:17
我就看明 神一切的作為,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;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,都查不出來,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,也是查不出來。
關閉經文內容惡人不得福樂/超越的信心生活
v.9「令人受害」,英譯「令自己受害」。
v.10英譯「我見惡人被埋葬,他們曾在聖地進出,在他們行過惡事的城市很快被人忘記。這也是虛空」。
v.13「也不得長久的年日」,英譯「也不能延長年日」。
本段接續上一段的思想,傳道者勸勉人,從永的角度去看待惡人在世上掌權的問題。惡人不但不能逃避死亡,他們也無份於神賞賜給人的福樂。
地上的權柄是神所設立的,為了管理社會秩序賞善罰惡(羅十三1〜3)。掌權的人若按神的公義行使權柄,不但叫眾人受益,自己也喜樂。若欺壓被管理的人,則不但為害社稷,自己也不得福樂。他的心充滿驕傲、殘暴、貪婪、嫉恨、紛爭等各樣腐敗心靈的私慾,他們是「海的狂浪,湧出自己可恥的沫子來;是流蕩的星,有墨黑的幽暗為他們永遠存留。」(猶一13)
惡人當道雖權傾一時,令愚昧人稱羨,但也很快被人遺忘(v.10)。不論他曾經多麼驚天動地,被埋葬後,他的權勢也迅速沈入歷史的大海中,他不過像海中曾經湧起的泡沫,一轉眼就消失無蹤影,這正是今日數位己逝共產魔頭之寫照。
人所以猖狂作惡不知悔改,原因有三:
1.對法律存僥倖之心(v.11)。
眼見執法不嚴,有可乘之機,故而膽大妄為。所以臺灣黑道無孔不入,執法者要負部份責任。公權力若無力,惡人必加增。
2.對審判、報應存僥倖之心(v.12)。
近日發生數起神棍詐騙信眾錢財之事,此等人顯然違背自己所傳之道理。何至如此泯滅良心?恐怕就是此種對報應僥倖的心理。眼見有人「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」,心想只要今日亨通,管他明日如何。聖經說神寬容忍耐人的罪惡,是為了以恩慈給人悔改的機會(羅二4)。
3.不敬畏神 (v.13)。
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,而不敬畏神則是邪惡的開端(詩卅六11)。惡人所以存僥倖之心,實是因以為神是可欺哄的。
身處於惡人掌權且亨通的環境中,傳道者勸勉人:
第一、要有永的人生觀(v.13),不要看眼前,要看永的時間江河。義人「終久必得福樂」,「惡人卻不得福樂」,這福樂非世上短暫必消失之福,而是「永遠的福樂」(詩十六11)。同時不要忘記惡人終久必受審判,雖然一時看來比義人長壽,但他的生命在永中卻「不得長久」。「還有片時,惡人要歸於無有;你就是細察他的住處也要歸於無有。」(詩卅七10)
其次,要敬畏神。這是最有福的人生觀,相信神的公義、慈愛,及信實,相信神以祂至高無上的權柄管理一切,相信「作惡的必被剪除」,並且「倚靠耶和華而行善,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實為糧,又要以耶和華為樂」。
這是敬畏神的人,處於惡劣環境的信心及生活態度。這樣的人無論在什麼環境,都滿享平安喜樂,不沮喪、不灰心、不恐懼,也不急燥,更不嫉妒惡人,而能以善勝惡,屹立不跌倒。
基督徒所以能活出超越的生活,不被人生的苦難、壓迫、社會腐敗、不公義所打倒,是因深信無論何時何地神都掌權。並且人生所關注的,是永而非短暫的價值。人若缺乏這二種信念,他的人生必是不堪一擊。一切的思想,生活方式也都會走調。敬畏神的人是有福的,「敬畏你、投靠你的人,你為他們所積存的,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!」(詩卅一19)最大的福就是享受神的恩惠慈愛,這是作惡的人所得不到的福樂。
1.敬畏神對生命、生活有何影響?敬畏神如何幫助人面對艱難環境?
2.面對脫序的社會現像,基督徒應當以何種態度來面對?本段經文對我有何提醒?
親愛的主,你是按公義審判死人活人的神。幫助我對你有真實的敬畏,不論面對何種環境都不喪失信心,能「默然倚靠你,耐性等候你。不因那道路通達的、和那惡謀成就的、心懷不平或生出嫉妒」,能倚靠你積極的行善。
v.15「神賜他一生的年日…享受所得的」,英譯「神賜他一生的年日中,喜樂將伴隨著他的勞碌。」
雖然傳道者深信惡人不得福樂,但他還是要再次提醒人世上常有惡人得好報,好人得惡報之事(v.14),這是虛空人生現象之一。傳道者多次提出這種令人遺憾、迷惑不解的人生現象(七15;八12),也一再感嘆這是虛空。他的呼喊似在向那些對人生充滿浪漫情懷,認為這世界在人的努力下定會改善的人本主義者提出抗議,「你們是在睜眼說瞎話,看看世界的現實吧!這世界充滿墮落不公!」
另一方面,他也彷彿向那些抱怨自己人生遭遇不公的人說,「不要過分氣惱,不要對日光之下的人生期望太高,這世界充滿敗壞。除非新天新地到來,否則不公平的事仍將繼續。」
此外,傳道者所指出的人生虛空現象,也提醒我們,切莫一律以因果報應,來解釋人生的順境及逆境。勿為惡人好報、好人惡報所困惑。約伯失去一切所謂的「幸福」,並非因他做了惡事,從物質的層面來看,人行善並不一定得報償。
神容許惡人在日光之下的今生,獲得那些身外之福,而義人卻有時損失,或不得身外之福。可見神認為這些身外之物,並不能帶給人真正的幸福。義人可以不倚靠這些惡人所貪圖的事物,仍然能喜樂。
神應許義人,以喜樂陪伴他一生,即使在勞苦擔重擔的生活中,依然心中滿有喜樂(v.15)。這喜樂是湧自心田,不假外求的。愛德華滋說,「神傳授給人的美善,包括愛、對神的認識、美德、聖潔及喜樂。」(註20)使徒彼得說,基督徒「因信祂就有說不來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。」(彼前一8)有了這世界奪不去的平安、喜樂,人就能在最平凡的日子,在神所賜的一生年日,不論貧窮或豐富,不論如意或不如意,皆能「一路唱著往前行」了。
基督徒擁有超越的信仰,相信神掌權,基督要再來,在永之中,日光之下的人生不過是客旅,是寄居。這樣的信心使人能在地上過超越的生活,無論處於任何環境都以虔誠敬畏的心,喜樂的事奉神 (來十二28) 。傳道者勸勉人不要為不公的現象困惑、氣憤。雖然行善未必帶來地上的成功,還是要愉悅的享受神的恩典,在其中喜樂滿足,並盡力享受生命。
1.如何能在任何的環境中皆喜樂滿足?今天的信息對我有何提醒?
2.我曾否對臺灣的社會環境失望灰心?我應當如何調整心態?
親愛的主,是的,我有時會為自己的境遇感到不平,及困惑,也對周圍的環境感到灰心無力。照著你話的教導,幫助我將信心紮根在你那。倚靠你喜樂,積極的榮耀你名。調轉我的心脫離對地上得失的介意,使我更羡慕你所賜的福樂,使我成為一無掛慮,能自由事奉你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