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福音14:13
耶穌聽見了,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。眾人聽見,就從各城裡步行跟隨他。
馬太福音14:14
耶穌出來,見有許多的人,就憐憫他們,治好了他們的病人。
馬太福音14:15
天將晚的時候,門徒進前來,說:「這是野地,時候已經過了,請叫眾人散開,他們好往村子裡去,自己買喫的。」
馬太福音14:16
耶穌說:「不用他們去,你們給他們喫罷!」
馬太福音14:17
門徒說:「我們這裡只有五個餅,兩條魚。」
馬太福音14:18
耶穌說:「拿過來給我。」
馬太福音14:19
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,就拿著這五個餅,兩條魚,望著天祝福,擘開餅,遞給門徒,門徒又遞給眾人。
馬太福音14:20
他們都喫,並且喫飽了;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,裝滿了十二個籃子。
馬太福音14:21
喫的人,除了婦女孩子,約有五千。
關閉經文內容你們給他們吃吧!
一、獨自退到野地去(13節)
1.「獨處」的需要:耶穌樂意在人群中幫助人、安慰人、教導人、醫治人,然而祂卻一點也不忽略獨自一人與神相交的時間。在這忙碌的時代,獨自與神相交仍然是我們不可或缺的需要。
2.「獨處」的打擾:加利利是一個不容易獨處的地方,那人口多、地方小。對耶穌而言,祂要獨處就難上加難了。感謝主,祂雖然非常看重獨處,卻沒有把獨處的權利絕對化。面對眾人的需要與打擾,祂沒有不耐煩。祂甘心做已安排的工作,也甘心做受「打擾」的工作。經常無意義的打擾別人是不禮貌,但一個人過份怕人打擾也是不禮貌的。
二、憐憫與治好
1.憐憫他們(14節):耶穌面對這群打擾祂的人,沒有不耐煩,反而心中充滿憐憫。感謝主,主不會對我們不耐煩。「……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,為要得憐恤,蒙恩惠,作隨時的幫助。」(來四16)
2.治好了他們的病人(14節):主不是「愛莫能助」,祂「愛亦能助」。這樣的主是我們所需要的。
三、治病與吃飽
治病是少數人偶爾特殊的需要,吃飽是所有人經常普通的需要。主滿足少數人的特殊的需要,更滿足多數人普通的需要。
四、自己買與你們給
1.叫眾人散開(15節):面對眾人的需要,門徒不敢承擔,他希望散開眾人,讓他們各自想辦法。
2.你們給他們吃吧(16節):主不要我們推卸責任,祂要我們供應眾人的需要。面對我們周圍的眾人、我們的社區,主仍然命令我們,「你們給他們吃吧!」(16節)
五、五餅二魚的神蹟
1.拿過來給我(18節):我們所有的不多,但若交在主手,神蹟就出現。你肯交在主手嗎?
2.望著天祝福(19節):天父是一切供應、神蹟的來源。但願我們在缺乏時,能「望著天」,不要「望著地」嘆息,「望著人」求憐。
3.擘開:主擘開餅,供應五千人。祂在十架上亦擘開自己,供應人類心靈的需要。你肯交給主擘開嗎?
4.遞給門徒,門徒又遞給眾人(19節):你是否扣留主的恩典?你是否想等多一點才遞出去?主耶穌要我們成為流通的管子。要「流」不要「留」,恩典才能無限量增加。
5.都吃,並且吃飽(20節):不要只「看」神蹟,要「享受」神蹟。不要只「看」聖經,要享受神的話。不要只「看」聚會,要「享受」聚會。
6.收拾零碎,裝滿十二籃子(20節):恩典雖多,卻一點也不可浪費。你是否收拾零碎的物品,愛惜零碎的時間,珍惜零碎見證的機會?讓我們每年裝滿十二籃,來見證神的榮耀與豐富。
回應
主,我願讓你「藉我賜恩福」,供應多人的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