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代志上13:1
大衛與千夫長、百夫長,就是一切首領商議。
歷代志上13:2
大衛對以色列全會眾說:你們若以為美,見這事是出於耶和華─我們的 神,我們就差遣人走遍以色列地,見我們未來的弟兄,又見住在有郊野之城的祭司利未人,使他們都到這裡來聚集。
歷代志上13:3
我們要把 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裡來;因為在掃羅年間,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 神。
歷代志上13:4
全會眾都說可以如此行;這事在眾民眼中都看為好。
歷代志上13:5
於是,大衛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西曷河直到哈馬口都招聚了來,要從基列耶琳將 神的約櫃運來。
歷代志上13:6
大衛率領以色列眾人上到巴拉,就是屬猶大的基列耶琳,要從那裡將約櫃運來。這約櫃就是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華 神留名的約櫃。
歷代志上13:7
他們將 神的約櫃從亞比拿達的家裡抬出來,放在新車上。烏撒和亞希約趕車。
歷代志上13:8
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在 神前用琴、瑟、鑼、鼓、號作樂,極力跳舞歌唱。
歷代志上13:9
到了基頓的禾場(基頓撒母耳下六章六節作拿艮);因為牛失前蹄(或作驚跳),烏撒就伸手扶住約櫃。
歷代志上13:10
耶和華向他發怒,因他伸手扶住約櫃擊殺他,他就死在 神面前。
歷代志上13:11
大衛因耶和華擊殺(原文作闖殺)烏撒,心裡愁煩,就稱那地方為毘列斯烏撒,直到今日。
歷代志上13:12
那日,大衛懼怕 神,說: 神的約櫃怎可運到我這裡來?
歷代志上13:13
於是大衛不將約櫃運進大衛的城,卻運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。
歷代志上13:14
神的約櫃在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,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和他一切所有的。
關閉經文內容大衛首度遷約櫃
當大衛終於在耶路撒冷作王之後,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搬遷約櫃進入耶路撒冷。約櫃自進入迦南之後,首先被放在示羅。祭司以利之子戰敗後約櫃被擄至非利士,但不但大袞神像倒塌,也給非利士人帶來許多災難。非利士人送回約櫃,伯示麥人擅觀約櫃被擊殺,最後就將約櫃送到基列耶琳的祭司亞比拿達家中。這個期間至少有三、四十年的時間,而「在掃羅年間,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。」直到大衛時代,他才重新要為約櫃預備地方,也是為耶和華預備居所。
一、聚集以色列人與祭司利未人
首先大衛與「一切首領商議」,隨後他就「差遣人走遍以色列地…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西曷河直到哈馬口都招聚了來」,並且也招聚「住在有郊野之城的祭司利未人」,要「要從基列耶琳將神的約櫃運來」,搬遷約櫃成了一個全民運動,大衛要所有的以色列人一同來迎接耶和華的約櫃。
二、搬運耶和華的約櫃
他們來到「猶大的基列耶琳」,將約櫃「從亞比拿達的家裏抬出來」,但是接下來他們的作法卻是錯誤的「他們將神的約櫃,放在新車上,烏撒和亞希約趕車。」雖然是新車,但是自古以來,約櫃都是由祭司扛抬,而非由牛車運送。用牛車運送是當年非利士這些外邦人將約櫃送回來的方式,他們完全不知道以色列的律法,然而現在以色列人卻用外邦人的方式運送約櫃。
三、烏撒手扶約櫃
因此即便「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在神前用琴、瑟、鑼、鼓、號作樂,極力跳舞歌唱。」上帝仍然不喜悅這樣的方式。終於到了一處「牛失前蹄,烏撒就伸手扶住約櫃。」上帝已經忍很久了,烏撒之舉只是最後一根稻草而已,「耶和華向他發怒,因他伸手扶住約櫃擊殺他,他就死在神面前。」大衛與眾人因此憂愁,只得將約櫃就近安放在「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」值得注意的是,這家人是迦特人,是非利士的一族,可能與大衛友善。出乎意外的「神的約櫃在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,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和他一切所有的。」這段時間也讓大衛重新思考,是否應該搬遷約櫃,以及搬遷時是否另有方法。
默想
我是否渴望親近主,在祂面前求問?還是我自己忙於工作與事奉,無視於祂的同在?我用自以為是的方式敬拜主,或我尋求什麼是祂悅納的敬拜方式?
回應
親愛的主:你說我們親近你,你就必親近我們,讓我們如同大衛說:「有一件事,我曾求耶和華,我仍要尋求: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瞻仰他的榮美,在他的殿裏求問。」 (詩二七4)。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