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靈修
2023/7/3起暫停
禱讀:箴言九:7~12
2017/11/15 箴言九:7-12

箴言9:7

指斥褻慢人的,必受辱罵;責備惡人的,必被玷污。

箴言9:8

不要責備褻慢人,恐怕他恨你;要責備智慧人,他必愛你。

箴言9:9

教導智慧人,他就越發有智慧;指示義人,他就增長學問。

箴言9:10

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;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。

箴言9:11

你藉著我,日子必增多,年歲也必加添。

箴言9:12

你若有智慧,是與自己有益;你若褻慢,就必獨自擔當。

關閉經文內容

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

這一段經文可以有另一個名稱,就是『受教的心』。


這一點可以回應以上智慧女士的呼籲,當人受教時的反應是什麼,就可以反射出他內心的光景,亦將會決定他的前景。


在這裡智慧宗師特別提出一種人作為不受教者的樣本,他稱他們為『褻慢人』,它的原意是『譏誚、辱罵』,在7節8節和12節都提到這種人。智慧宗師說最好不要責備這樣的人,因為他受教後的反應是『反而辱罵、玷污施教者』,並且心懷恨意。為什麼這樣的人不受教呢﹖約翰福音三19-20將這樣的情況描寫得很清楚:


  『光來到世間,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,不愛光倒愛黑暗,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。凡作惡的便恨光,並不來就光,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。』


這樣的人必將自己承擔他冥頑不靈的後果。


另一種人則是相反,他喜歡受教,而且越來越有智慧,這樣的人是因為擁有一顆受教的心,所以能以觸類旁通,而且知道感恩。這樣的人亦將承受恩福。


人為何會有受教的心﹖因為他認識一位全能的主,當他的心向這位全能主敞開時,他便在神在人面前,生發出一顆受教的心,這樣的心必蒙耶和華悅納,他自己也不斷地得到指引。

默想

1.我是否珍惜別人的勸教﹖或甚為惱怒﹖


2.我是否願先在耶和華面前敞開自己,從祂領受受教的心﹖

 

回應

親愛的主:觸摸我,使我擁有一顆柔軟的心,在你的面前敏感,易於明白你的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