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靈修
2023/7/3起暫停
禱讀:箴言六:1~5
2017/11/03 箴言六:1-5

箴言6:1

我兒,你若為朋友作保,替外人擊掌,

箴言6:2

你就被口中的話語纏住,被嘴裡的言語捉住。

箴言6:3

我兒,你既落在朋友手中,就當這樣行才可救自己:你要自卑,去懇求你的朋友。

箴言6:4

不要容你的眼睛睡覺;不要容你的眼皮打盹。

箴言6:5

要救自己,如鹿脫離獵戶的手,如鳥脫離捕鳥人的手。

關閉經文內容

要救自己

本段經文在中文和合本的聖經中,所給予的小標題是『毋作保』,這樣的小標題有點輕率,因為箴言作者在此討論的問題,並不如此簡單。他所想探討的是更深一層人與人的關係。


我想他主要討論的毋寧是對朋友有一個真誠態度的問題。為什麼呢﹖因為作保的問題中,所涉及的乃是二人彼此互負責任到什麼地步的問題。


作保,自古即有,簡單言之,就是代人擔負某部份的責任,特別是財物方面的。它可以化為多種形式,如抵押、背書等現代形式。但總不脫替他人承擔全部或部份責任。


但作保關係中,弔詭的一點是,這個責任也可以似乎是沒有的。作保建立在兩種信任關係上,一是信任債務人一定會自行償還,一種則是認為即便債務人不能償還,亦是值得我代為償還的人。這二者都出於極深的信任。


可是很多的保證關係中卻不一定有這樣深摯的信任,而是出於僥倖或不好推辭。


智慧宗師的勸告是,要不你就甘願代為償還,要不就不要應承擔保的事,千萬不要假意承擔。因為無論假意真意,至終是要負起責任的。


這樣的思考也在其他的人際關係中展現,如果我不能來陪你,我就不要找藉口或隨意應承;如果我不能承擔進入某個關係中所須承擔的責任,我就不要巧言令色。認識自己的能力並保持真誠,這應該是最原始的誠信原則吧!

 

默想

1.我是否是就說是,不是就說不是?


2.我是否在清楚某項關係中的責任與自己的能力之後才踏入,而不隨意承諾?

 

回應

親愛的主,你是信實之人,你要我們也心存誠實,並且善負責任,幫助我不自欺,也不欺人,承諾自己真正能負擔的責任。

  • 十一月 2017
    2930311234
    567891011
    12131415161718
    19202122232425
    262728293012
    34567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