撒母耳記下19:15
王就回來,到了約但河。猶大人來到吉甲,要去迎接王,請他過約但河。
撒母耳記下19:16
巴戶琳的便雅憫人、基拉的兒子示每急忙與猶大人一同下去迎接大衛王。
撒母耳記下19:17
跟從示每的有一千便雅憫人,還有掃羅家的僕人洗巴和他十五個兒子,二十個僕人;他們都趟過約但河迎接王。
撒母耳記下19:18
有擺渡船過去,渡王的家眷,任王使用。王要過約但河的時候,基拉的兒子示每就俯伏在王面前,
撒母耳記下19:19
對王說: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時候,僕人行悖逆的事,現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與僕人,不要記念,也不要放在心上。
撒母耳記下19:20
僕人明知自己有罪,所以約瑟全家之中,今日我首先下來迎接我主我王。
撒母耳記下19:21
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說:示每既咒罵耶和華的受膏者,不應當治死他麼?
撒母耳記下19:22
大衛說:洗魯雅的兒子,我與你們有何關涉,使你們今日與我反對呢?今日在以色列中豈可治死人呢?我豈不知今日我作以色列的王麼?
撒母耳記下19:23
於是王對示每說:你必不死。王就向他起誓。
撒母耳記下19:24
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也下去迎接王。他自從王去的日子,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來,沒有修腳,沒有剃鬍鬚,也沒有洗衣服。
撒母耳記下19:25
他來到耶路撒冷迎接王的時候,王問他說:米非波設,你為甚麼沒有與我同去呢?
撒母耳記下19:26
他回答說:我主我王,僕人是瘸腿的。那日我想要備驢騎上,與王同去,無奈我的僕人欺哄了我,
撒母耳記下19:27
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讒毀我。然而我主我王如同 神的使者一般,你看怎樣好,就怎樣行罷!
撒母耳記下19:28
因為我祖全家的人,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為死人,王卻使僕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飯,我現在向王還能辨理訴冤麼?
撒母耳記下19:29
王對他說: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?我說,你與洗巴均分地土。
撒母耳記下19:30
米非波設對王說: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宮,就任憑洗巴都取了也可以。
撒母耳記下19:31
基列人巴西萊從羅基琳下來,要送王過約但河,就與王一同過了約但河。
撒母耳記下19:32
巴西萊年紀老邁,已經八十歲了。王住在瑪哈念的時候,他就拿食物來供給王;他原是大富戶。
撒母耳記下19:33
王對巴西萊說:你與我同去,我要在耶路撒冷那裡養你的老。
撒母耳記下19:34
巴西萊對王說:我在世的年日還能有多少,使我與王同上耶路撒冷呢?
撒母耳記下19:35
僕人現在八十歲了,還能嘗出飲食的滋味、辨別美惡麼?還能聽男女歌唱的聲音麼?僕人何必累贅我主我王呢?
撒母耳記下19:36
僕人只要送王過約但河,王何必賜我這樣的恩典呢?
撒母耳記下19:37
求你准我回去,好死在我本城,葬在我父母的墓旁。這裡有王的僕人金罕,讓他同我主我王過去,可以隨意待他。
撒母耳記下19:38
王說:金罕可以與我同去,我必照你的心願待他。你向我求甚麼,我都必為你成就。
撒母耳記下19:39
於是眾民過約但河,王也過去。王與巴西萊親嘴,為他祝福,巴西萊就回本地去了。
撒母耳記下19:40
王過去,到了吉甲,金罕也跟他過去。猶大眾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過去。
撒母耳記下19:41
以色列眾人來見王,對他說:我們弟兄猶大人為甚麼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,並跟隨王的人過約但河?
撒母耳記下19:42
猶大眾人回答以色列人說:因為王與我們是親屬,你們為何因這事發怒呢?我們吃了王的甚麼呢?王賞賜了我們甚麼呢?
撒母耳記下19:43
以色列人回答猶大人說:按支派,我們與王有十分的情分;在大衛身上,我們也比你們更有情分。你們為何藐視我們,請王回來不先與我們商量呢?但猶大人的話比以色列人的話更硬。
關閉經文內容大衛赦示每善待諸人
在大衛回耶路撒冷的行程中,在他逃亡之初的一些代表性人物陸續出現,現在要看看大衛如何對待這些惡待他或善待他的人。
一、示每來見大衛
首先,是「便雅憫人示每」,他在大衛逃亡之初以石頭、灰塵揚向他,羞辱他,並譏諷大衛是因亡了掃羅家而滅亡(參撒下十六8,13)。現在示每帶了一千便雅憫人,趟過約旦河去迎接大衛,他們用擺渡船去渡王的家眷。示每在大衛過河前俯伏在他面前,說:「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時候,僕人行悖逆的事……求我主不要……加罪與僕人……僕人明知自己有罪……今日我首先下來迎接我主我王。」(19~20節)大衛的將領亞比篩說該治死他,但大衛卻說:「今日在以色列中豈可治死人呢?我豈不知今日我作以色列的王嗎?」(22節)因而對示每說:「你必不死。」(23節)領袖的寬容是融合各方力量重要的工具。
二、米非波設來見大衛
其次是「掃羅家的僕人洗巴」(17節)和「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」(24節)。洗巴在大衛逃亡之初協助他,卻說了米非波設的壞話(參撒下十六3~4),現在他帶著他十五個兒子、二十個僕人,來渡口迎接大衛。而米非波設則等在耶路撒冷迎接大衛。米非波設其實並不像洗巴所說的高興大衛遭難,他紀念大衛對他的好,因此「他自從王去的日子……沒有修腳,沒有剃鬍鬚,也沒有洗衣服。」(24節)他陳述――「那日我想要備驢騎上,與王同去,無奈我的僕人欺哄了我,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讒毀我。」(26~27節)因為大衛去時已說過米非波設之物都歸洗巴,因此現在說:「你與洗巴均分地土。」(29節)大衛赦免一切看似可疑的背逆者,特別是掃羅的後代、僕人、族人,徹底挽回了人心。
三、巴西萊來見大衛
最後,這位不圖什麼,只是忠誠款待大衛的「基列人巴西萊」(31節)也來送王過河。巴西萊已八十歲了,王要巴西萊與他同去耶路撒冷養老,但他推辭,只推荐他的僕人金罕與王同去。
此時以色列眾支派與猶大支派,開始為著什麼人先迎接王回耶路撒冷而爭執,猶大人自稱是「王與我們是親屬」(42節),以色列人認為「我們與王有十分的情分」(43節),兩者相爭不下。領袖身邊須要真正委身、有用的人材,而不是爭功諉過,或以身份關係而自詡的人。越是領袖身邊的人,越須要約束自己。
默想
我是否謹守自己的份際,在一般人汲汲營營之中,忠誠地完成領袖的託付?還是玩兩面手法,爭功諉過,利用身份地位,爭大謀利?
回應
親愛的主,你曾面對門徒爭大,你也曾面對門徒的背叛,你清楚地教導我們該如何面對權位的問題,也教導我們如何教導下面的人面對權位的試探。你知道如何處理背叛,你赦免背叛者,但當背叛者持續背叛時,你就容許他們吃自己的惡果。求主幫助我們學會處理權柄中的一切難題。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