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靈修
2023/7/3起暫停
禱讀:路加福音十五21~24
2013/04/16 路加福音一五:21-24

路加福音15:21

兒子說: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。

路加福音15:22

父親卻吩咐僕人說: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;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;把鞋穿在他腳上;

路加福音15:23

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,我們可以吃喝快樂;

路加福音15:24

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。他們就快樂起來。

關閉經文內容

慈愛的父親

你可曾體會到這位父親的喜樂,他說,「我這個兒子,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。」這是天父的心聲。舊約我們看見神許多的作為,和神所說的話,但是我們並不太能體會神的心和祂的感覺。
主耶穌用這一個比喻,第一次讓我們明白父神對人的失喪,遠離以及悔改,歸回的感覺和反應。我們曉得小兒子通常是心肝寶貝,失去了小兒子對年老的父親是一個何等可怕的打擊。他本來有足夠的力量和方法,強迫小兒子留在身邊。他也不是不知道分了家產就是小兒子離家的時候,

但是他寧願讓事情發生,因為他知道兒子的心早就離開他和他的家了。他也不是不知道小兒子在外面的放蕩,而這樣的放蕩不止是浪費貲財而已,實在是大大的羞辱了父親。顯然他的父親必定也是很有錢財和地位的人。當小兒子一再落魄到無以為生的時候,我們也很有理由相信他父親一定知之甚詳。但是為什麼沒有伸出援手呢?是不是他想趁機管教呢?或者因他的悖逆,而讓他自生自滅?不,這正是父親的愛,事實上,在這種困難的狀況下,「不救」比「救」是更不容易的

。他知道他必須等待,直到小兒子從心裡「醒悟」過來。要不然只救了外面,他的心仍然是失喪的。醒悟用我們熟悉的話就叫「悔改」。悔改是包括二件事,「認罪」加上「回轉」。我們看見小兒子,他不只是知道錯了,他還轉向他的父親。這正是父親忍耐等候,渴望發生的事──他醒悟過來了。


最後父子相會,再沒有比這幅畫更感人了。相離還遠,他父親「看見」,為什麼是父親先看見?那可不是巧合,或他老花眼看得遠。因為他是天天等著小兒子回來。哦,終於等到了,等不及了他老人家跑過去,好像怕他兒子臨時改變主意。沒有責備沒有訓話,他抱著衣衫襤褸,滿身豬味的兒子,還連連與他親嘴。想想這個故事多麼熟悉,因為我們正是那個小兒子,雖然情況不盡相同,但過程卻很相似。「我這個小兒子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。」這也是天父大大歡喜的

原因了。